飼料工廠如何提高生產效率 發布時間:2016-08-29 17:02:56 來源:中牧機械工程 瀏覽量:5982
飼料生產管理涉及內容較多,一般有訂單管理、現場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人員管理、庫房管理等。其實,生產管理歸根結底是對工廠安全、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制造成本四項核心內容的管理。其中生產效率的提高是生產管理人員最重視的項目,因為提高生產效率,不僅會體現在生產費用的降低,還可縮短產品交貨時間,提升客戶對公司的滿意度。
對于飼料工廠來說,生產效率的定義指單位時間里實際完成的生產量。美國飼料工廠能達到的指標是20噸/時/人。如果按每人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每天工作25天計算,美國飼料廠生產人員人均生產量為400噸/月。國內能夠達到這樣的月人均生產量的飼料工廠并不多見。主要原因是國外與國內的飼料廠選用生產設備的投入不一樣,還有使用原料的種類數量以及產品的品種數量不一樣。國內大多是飼料工廠對于生產效率里面所指的“單位時間”習慣用‘班’‘天’或者‘月’來表述。
國內以生產豬飼料為主的飼料廠,配備1噸/批的混合機一臺、420制粒機一臺,效率較高的企業,總產量能達到12000噸/月,顆粒料產量一般占50%,月總產量是設計產能的2.5倍。以生產淡水魚料為主,配備1噸/批混合機一臺,420和350制粒機各一臺,效率較高的企業,總產量能達到6000噸每月,產品全部為顆粒飼料或者破碎飼料。以生產反芻飼料為主,配備0.5噸/批混合機一臺,350制粒機一臺,效率較高的工廠可以做到總產量2800噸/月,顆粒料產量占比75%。
飼料機械工廠要快速達到一個比較高的生產效率,從哪幾方面著手取得比較好效果呢?
1、科學制定、實施生產計劃
一般的生產管理人員,尤其是公司銷售量比較小,生產量達不到設計產能的飼料工廠生產管理人員,普遍存在這樣一個概念“生產量越小,生產效率越低”。從總體來說,這句話沒什么問題的,但也不是那么絕對。長期從事生產管理的人員肯定都有這樣的一個感受,就是在每年春節需要放假的那個月份,生產量一般是一年中最少的,但大家關注到的是,這個月的生產效率卻高于全年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在這個月份,在市場、客戶及營銷公司的配合下,生產部能夠合理安排好每日的生產計劃,做到連續生產、集中生產。
由此看來,科學的制定、實施生產計劃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首要條件。通過科學的制定,把銷售訂單與工廠條件做到最佳配合,使飼料生產達到最高效率、最低成本、最優品質。
科學的制定、實施生產計劃有以下6個步驟:明確客戶所需產品的具體交貨時間;查看成品、原料及物料庫存;制定三日生產計劃;按生產計劃組織生產,同時將生產計劃傳遞給營銷、品控、采購部門;特殊情況,相關人員與客戶協調;將每月客戶提貨時,未提前三天報需求計劃和未按需求計劃的品種和數量提貨情況統計,反饋給總經理。
標準的三日生產計劃包括:有制表日期和編制人、審核人;有明確的交貨時間;有產品代號、規格、生產量及生產順序;特殊情況有備注;能方便、快捷傳遞。
2、解決生產效率瓶頸
一個木桶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這一規律稱之為“木桶定律”。如果將木桶定律用來表述一條生產線的生產效率的高低的影響因素,也就是說整個生產效率的高低,并不取決于生產效率最快的工段或者設備,而恰恰取決于生產效率最慢的工段或設備。
分析省察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效率瓶頸及產生原因:
原料接收,產生原因:人員不足,不熟練,料倉太小,貨運太遠等。
粉碎,產生原因:粉碎機配備太小,待粉碎倉少,原料難粉碎,粉碎機系統未處在最佳狀態等。
配料,產生原因:小料品種多、人員不熟練、安排不合理等。
混合,產生原因:混合時間設置不合理、液體添加量太大或太慢等。
制粒,產生原因:制粒機產能小,制粒系統未在最佳狀態,配方不好控制、蒸汽量不夠等;
包裝,產生原因;人員不夠熟練,品種太多,叉車忙碌等。
要解決生產效率瓶頸,主要從四方面著:通過工藝改進、設備革新等技術措施,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員工技能,保持團隊穩定,使生產人員能熟練操作;設備更新,盡量使用自動化、機械化程度高生產設備;合理配備生產人員數量。
3、建立有效激勵機制
衡量生產管理者水平的標準是:是否通過有效的管理,讓生產部里每一個人需求或目標與生產部目標合二為一。生產部需要提高生產效率,生產管理者須建立起能夠調動生產部每一個人將積極參與的激勵機制。把生產效率的提高與員工的需要聯系到一起,通過計件、評比、獎勵等物質和精神上的激勵方法,來滿足員工對于物質、尊重、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同時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