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原料采購質量標準 發布時間:2016-08-26 10:05:45 來源:中牧機械工程 瀏覽量:4865
一、采購原料的基本常識
購買原料時必須做到:“眼看、手摸、鼻聞、口嘗”,確保購買到優質、新鮮的原料。
“眼睛不想看,手不想摸,鼻子不敢聞,嘴巴不敢嘗的一切原料一般不用于喂養”
二、常用原料質量要求及描述
玉米
1.成分:水分≤14%,粗蛋白質≥8%,容重≥700g/L,自然晾曬過篩或烘干過篩。
2.外觀:金黃色,顆粒飽滿均勻,無霉變、異味、蟲蛀、雜質。通常凹玉米的色澤比硬玉米淺。
3.收貯情況及質量
(1)自然曬干的玉米,質量較好。
(2)烘干玉米
A、收割時立即進行
飼料機械干燥的玉米,質量較好。
B、收割后貯存一段時間,由于氣候等原因可能霉變才拿去的烘干的玉米,其胚芽上有霉點,質量較差。
(3)貯備玉米,貯備時間越長,品質越差。
4.不同玉米加工后的區別
自然干玉米:粉碎后為金黃色,有甜香味;
烘干玉米和貯備玉米:粉碎后顏色比較淡,而且較易粉碎,粉塵多。
5.容重的區別
容重越重越好,自然曬干的比烘干或貯備玉米重。
麩皮
1.成份:水分≤13%,粗蛋白質≥14%,粗灰分≤4.5%,黃曲霉素≤30PPb。建議使用初清篩過篩的小麥加工而成。
2.外觀:細碎屑或片狀,色澤一般新鮮一致,不應有發熱、結塊、蟲蛀、霉變、異味等現象,依小麥品種不同呈現淡黃褐色至帶紅色容重較輕。
3.產地和加工情況及質量
(1)小麥加工面粉出粉率越高,麩皮中的胚和胚乳的成份越少,麥麩的營養價值、能值及消化率越低。
(2)本地加工的麥麩,新鮮度較好;車皮麩皮由于運輸及車皮日曬雨淋等原因,新鮮度可能較差,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更易變質,購買時應特別注意。
豆粕
1.成份:水分≤13%,粗蛋白質≥43%,粗纖維≤5.0%,粗灰分≤6.0%,尿素酶活性在0.05-0.5。
2.外觀:一般呈不規則片狀,顏色為淡黃色或黃褐色,有烤黃豆的香味;加熱不足(太生)的顏色較淺或呈灰白色,有豆腥味(生黃豆的味道);加熱過度為暗褐色(蛋白質和氨基酸已發生變性)。
謹防豆粕摻假,常見的摻假原料有玉米粉、玉米胚芽粕、黃土、泥沙、石粉、砂石、尿素、脲醛、無機胺等物質。
優質進口魚粉
1.成分:
種類
|
粗蛋白
|
粗灰分
|
粗脂肪
|
水分
|
鹽分
|
國產魚粉
|
脫脂魚粉
|
≥60
|
≤20
|
≤10
|
≤10
|
≤2.5
|
非脫脂魚粉
|
45~55
|
≤20
|
10~14
|
≤10
|
≤3.5
|
進口魚粉
|
蒸汽魚粉(SD)
|
≥62
|
≤17
|
≤10
|
≤10
|
≤2
|
直火魚粉(FAO)
|
≥60
|
≤17
|
≤10
|
≤10
|
≤4
|
2.外觀:加工良好的魚粉可見肉絲,不應有加工過熱的顆粒和雜物,也不應有蟲蛀、結塊等現象。魚粉顏色隨魚種不同而異,沙丁魚或鯷魚魚粉呈黃棕色,如秘魯;魚粉加熱過度或含脂膠高者,顏色較深。正常的魚粉具有烤香味,但不應該有酸敗、氨臭等腐敗味及過熱之焦味。
3.魚粉質量的關鍵是原料的新鮮程度、蒸煮的時間和干燥溫度。顏色淺、蛋白質含量高,粗脂肪、粗灰分、鹽分等含量低,則其品質較好。
4.采購魚粉時應注意的問題
(1)摻假摻雜等問題
由于魚粉價格比較高,常被參入尿素、棉菜粕、血粉、羽毛粉、鋸末、花生殼、沙礫、皮革粉、蹄角粉、蝦頭蟹殼粉、肉松粉、肉骨粉等,目前最隱藏的摻假物是高蛋白氨(尿素+甲醛的混合物)。因此購買魚粉要謹慎,購貨時必須進行檢測。
(2)食鹽含量問題
魚粉中的食鹽含量不能過多,國產魚粉要特別注意鹽分偏高問題。
(3)發霉變質問題
由于魚粉是高營養飼料原料,故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極易發霉、腐敗,甚至出現自然現象,因此應該嚴格控制魚粉中的細菌、霉菌及有害微生物的含量。
(4)氧化酸敗問題
脂肪含量多的魚粉易氧化生成醛、酸、酮等物質。魚粉變質發臭、適口性和品質顯著降低,因此魚粉中的脂肪不能超過12%。
貝殼粉
1.成份要求:鈣≥30%,水分≤8%
不能使用發霉、變質、異味、含有雜質的貝殼粉,否則會影響采食量、蛋殼質量、成活率。
磷酸氫鈣
成分要求:鈣21%-23%,磷≥17%,氟≤0.17%,枸溶磷≥15%